碳匯林訊 將“減法思維”應用于紀檢監察工作,并非是要削弱其力量,恰恰相反,是為了通過做“減法”,來為監督執紀問責的核心職能做“加法”,最終實現效率提升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“乘法”效應。如何運用減法思維強化紀檢監察工作管理效率,并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系統化。
“減法思維”在紀檢監察工作中的核心要義
減法思維的本質是聚焦核心、去除冗余、優化流程、釋放效能。其目標是從“做得更多”轉向“做得更聰明、更精準、更有效”。
在紀檢監察語境下,它體現在:
1. 減形式,增實效:減少不必要的文山會海、過度留痕和形式化檢查。
2. 減冗余,增精準:簡化工作流程,將有限的人力物力從繁瑣事務中解放出來,投入到關鍵領域。
3. 減干預,增活力:明晰界限,減少對市場經濟活動和企業正常經營的不必要干預,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。
4. 減負重,增擔當:為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減輕不必要的負擔,讓他們能輕裝上陣,敢于監督、善于監督。
用減法思維提升管理效率的具體路徑
1.在工作流程上做減法:去繁就簡,提升效能
簡化信訪受理流程: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,對信訪舉報進行智能篩選、分類和去重,避免重復勞動,讓干部能快速聚焦到有價值的線索上。
優化內部審批程序:對于重復性、程序性的審批事項,探索“備案制”或“授權制”,減少不必要的簽章和會議,縮短決策鏈,提高辦案效率。
推行“一案一策”精準化:避免“一刀切”的辦案模式,根據案件復雜程度和影響范圍,簡化小型、輕微案件的辦理程序,集中優勢資源攻堅重大、復雜案件。
2.在監督方式上做減法:精準聚焦,靶向發力
從“全方位撒網”到“精準化監督”:減少漫無目的的常規性檢查,更多運用專項監督、點穴式監督。聚焦重點領域(如金融、國企、工程建設、鄉村振興)、關鍵崗位(“一把手”和領導班子)和突出問題(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和作風問題)。
減少對市場主體的直接干預:明確紀檢監察機關與市場主體的邊界,監督的重點是“亂作為、不作為”等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,而不是代替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微觀管理,從而保護經濟生態的活力,為可持續發展創造穩定環境。
整合監督力量:做好“黨內監督為主導,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”這篇大文章,減少重復監督、交叉檢查,避免讓基層單位疲于應付,形成監督合力。
3.在數據管理上做減法:打通壁壘,智能分析
打破“數據孤島”:推動與公安、審計、稅務、金融等部門的數據共享(在合法合規前提下),做“數據匯集”的加法,換來辦案人員“四處調證、重復勞動”的減法。
建設智能分析平臺:利用技術手段自動完成海量數據的初步分析、關聯比對和預警,將干部從人工翻閱賬本、憑證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,更多地投入到需要高度判斷力和推理能力的分析工作中。
4.在隊伍建設上做減法:減輕負擔,強化擔當
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和文件:切實為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減負,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入一線、開展調查核實工作。
建立健全澄清正名和容錯糾錯機制: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及時澄清正名,減去他們的思想包袱。對在改革創新、推動發展中出現的無意過失,依規依紀依法實行容錯糾錯,激勵干部敢于擔當、積極作為,這是對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的最好“保護”。
如何有效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
高效的紀檢監察工作本身就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和保障。通過減法思維提升其效率,能從更深層次促進可持續發展:
1. 營造清朗政治生態(政治可持續):通過精準有力的反腐倡廉,持續凈化政治生態,增強政府公信力,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各項政策的連貫性提供根本保障。
2. 優化營商環境(經濟可持續)。做“干預”的減法:減少對企業的非必要打擾,保護其合法經營。做“保護”的加法:堅決查處吃拿卡要、權力尋租等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的行為。最終結果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、可持續的動力。
3. 保障社會公平正義(社會可持續):將監督力量更多投向教育、醫療、社保、扶貧等民生領域,堅決懲治群眾身邊的“微腐敗”和作風問題,減去民生痛點,增加群眾在可持續發展中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維護社會和諧穩定。
4. 激勵干部擔當作為(人才可持續):通過容錯糾錯和澄清正名,保護那些想干事、能干事的干部,減去他們的“后顧之憂”,讓他們能夠勇于探索、敢于試錯,成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。形成一個“干部為事業擔當,組織為干部擔當”的良性循環。
紀檢監察工作通過做“減法”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,核心是精準糾治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問題,把基層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和過度負擔中解脫出來,讓他們能集中精力抓落實、服務群眾。這不僅是工作方法的調整,更是工作理念的轉變。各地紀檢監測正在嘗試,可采取以下做法:
1. 精簡督查檢查考核,避免重復擾民。基層曾飽受“檢查頻繁、考核過多、標準不一”之苦。紀檢監察機關推動:嚴控總量與頻次:對督查檢查考核實行計劃管理和備案監督,防止層層加碼。例如:云南普洱市紀委監委推動對86項重點任務實施精準督查,訪談干部205人,發現問題51個,并督促立行立改。河南西峽縣嚴格執行“十不得”要求,統籌督查檢查考核事項,全面落實“多考合一”,實現縣對鄉考核一支隊伍一次完成,考核指標精簡了71%。安徽糧食產業集團上線“數字聯合檢查平臺”,強制要求職能部門檢查前先線上征集計劃,能合并的一律聯合檢查,做到“進一次門、查多項事”,從機制上杜絕重復檢查。創新方式方法:運用信息化手段,減少對基層正常工作的干擾。湖南衡陽市依托“湘辦通”和“無擾督查”系統,對督查事項實行全流程管理(督前賦碼、督查亮碼、驗證掃碼),防止督查隨意化。多地探索運用大數據、線上平臺等遠程核查手段,減少實地檢查頻次。
2. 整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,減輕數字負擔。各類政務APP、工作群組曾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。紀檢監察機關緊盯:清理整合冗余應用:對強制使用、重復建設、使用率低的政務APP、公眾號和工作群進行全面清理整合。江西南城縣解散有關職能部門“僵尸群”26個。河南西峽縣累計清理解散網絡工作群組100多個,全縣僅保留政務應用程序1個、政務公眾賬號64個。河南汝陽縣紀委監委下沉監督,嚴肅整治“指尖辦公”現象。規范線上管理:推動建立政務APP的準入、使用和退出機制,防止“數字形式主義”回潮。湖南益陽市督促市委網信辦出臺防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義”的實施方案。
3.簡化報表與材料報送,減少文牘主義。“文山”壓得基層喘不過氣。紀檢監察機關推動:壓縮文件會議:從嚴控制發文數量和會議數量、規模、時長,大力推行“短實新”文風。河南西峽縣制發文件數量同比下降10%,并探索建立“無會周”制度。江西南城縣嚴控“白頭文件”、推行“多會合一”。簡化辦事流程:推動數據共享,削減不必要的證明、報表和留痕材料。四川夾江縣紀委監委推動多部門對村級財務報賬流程優化,減掉大量無實際效用的報賬憑證,將線上審批環節優化,報賬平均時長從7天縮短至3天。湖南衡陽市推動全面清理36項不應由村級出具的證明事項。河南新密市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監督,檢查多頭報送、重復報送等現象。
4. 清理規范掛牌與標識,凈化工作環境。各類不規范、不必要的掛牌、上墻制度消耗基層精力。紀檢監察機關采取:湖南衡陽市紀委監委推動2779個村(社區)累計清理不規范標識標牌、上墻制度15萬余塊。江西南城縣拆除不規范掛牌55塊。并通過“回頭看”等方式防止反彈回潮。
5.厘清權責邊界,為基層組織賦能。為破解“小馬拉大車”的問題,紀檢監察機關推動:甘肅蘭州市督促完成114個鄉鎮(街道)職責事項清單編制,構建事權清晰、履職順暢的鄉鎮(街道)權責體系。云南寧洱縣推動全縣9個鄉鎮全覆蓋制定基本履職事項、配合履職事項、上級部門收回事項3張清單”,有效糾治基層權責不清、負擔過重問題。這有助于為基層明責、減負、賦能。
6.強化監督執紀與長效機制,防止反彈回潮。“減法”管理并非一減了之,更需要強有力的監督和長效機制保障。加強監督檢查:將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作為政治監督的重要內容。甘肅紀委監委建立健全為基層減負問題線索收集機制,加大查處通報力度。河南舞鋼市建立一線跟進監督、基層減負監測等長效機制。壓實主體責任:推動各級黨委(黨組)履行主體責任,特別是以上率下解決“根子在上”的問題。多地通過對“關鍵少數”開展談心談話、提醒告知等方式壓緊壓實責任。建立負面清單與容錯糾錯機制:許多地方對照中央和省級層面通報的典型問題開展自查自糾。福建翔安區精準運用容錯免責機制,為53名干部予以容錯免責減責,為干部干事創業撐腰。甘肅涼州區查證不屬實或查無實據案件82件,凈化干事創業環境。
運用減法思維強化紀檢監察工作,其核心邏輯是:以“減”促“簡”(簡化流程)、以“減”促“健”(健全體制機制)、以“減”促“建”(建設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)。最終,一個運行高效、精準有力、邊界清晰的紀檢監察體系,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腐敗對社會資源的耗散,減少不良作風對發展動能的損耗,減少不確定性對市場預期的干擾,從而為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可持續發展掃清障礙、提供堅強保障。這正是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“于法周延、于事有效”的深刻體現。紀檢監察工作用“減法”管理為基層干部松綁,實質上是向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亮劍,通過精準監督、系統治理、長效機制,破除阻礙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 unnecessary burden(不必要負擔)。其核心目標是:
讓干部回歸服務群眾的本位:“督查檢查考核少了,我們可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花在為群眾辦好實事上。”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與創造力:減負不是減擔當,而是為實干蓄力,讓干部輕裝上陣,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、謀發展。
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堅定的決心,對搞變通、打折扣的行為嚴肅查處,才能真正讓基層干部感受到變化,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。(王軍純)
版權聲明:本文由【王軍純】原創,首發于【www.qhkuba.cn】。歡迎分享轉發,任何形式的轉載需遵循以下條件:
保留版權信息:請在轉載文章中顯著標明原文作者(【王軍純】)以及原文出處(【碳匯林網】及 原文鏈接:http://www.qhkuba.cn/NewsShow.asp?Bid=11325)。
禁止演繹:未經作者明確書面許可,不得對文章進行修改、摘編、改編(包括但不限于翻譯、錄制音頻視頻等)。
禁止商業使用:未經作者明確書面許可,不得將本文用于任何商業用途(包括但不限于轉載于商業網站、出版物、付費專欄等)。
授權與合作:如有轉載、刊載、改編或其他合作意向,請通過【nk_wjc@163.com】與作者聯系。
違反上述聲明者,作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|